<th id="0hksf"></th>
    1. 27支軍郵局早期郵品之我見

      2018-09-20  梁義國

      為適應我國第一個導彈衛星基地建設的需要,1960年4月1日,由原中國人民志愿軍20團軍郵局的人員為主,組建了蘭州市第27郵電支局(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軍郵局),它是我國唯一列入軍隊編制序列,執行軍隊通訊任務的軍郵局(曾用名:中國人民解放軍0029部隊軍郵局、8120部隊軍郵局、89720部隊軍郵局、內部也稱:基地軍郵局、東風軍郵局、東風郵局、十號郵局等)。在我國航天發展的歷程中,軍郵局發揚我軍軍郵工作的光榮傳統,堅持人民郵電為人民的宗旨,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和廣大官兵及航天工作人員的通信服務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程和航天基地的部分解密,為順應時代的發展,宣傳和弘揚航天精神,滿足國內外集郵愛好者的需求,從1987年到1990年,先后制作和發行了具有“航天”和“軍郵”特色的紀念封和特制封33套37枚、航天首日封1枚、航天城賀年封2枚、《中國航天城》明信片1套、衛星發射成功紀念卡3枚、紀念張2枚。

      軍郵局這些郵品的發行,承載了軍郵的光榮革命傳統,記錄了我國航天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奠定了軍郵局以后發行航天郵品的基礎。三十年來,集郵者對軍郵局早期郵品收集、整理和研究一直保持濃厚的興趣。我(梁義國,中校,1969年入伍,1991年轉業)作為軍郵局第五任局長和早期郵品的策劃、設計及發行者,現從三個方面講述和淺議軍郵局早期郵品發行的意義、特點和內幕,供收集研究時參考。

      一、郵品記載航天成就

      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是我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導彈、衛星發射中心,也是我國目前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創造了我國航天史上的多個第一。軍郵局早期航天郵品的推出,開創了發行航天任務郵品的先河,彌補了我國沒有早期航天郵品的空白,真實記錄了航天發展的歷程,弘揚了“兩彈一星精神”,概括起來有三個特點:

      1.開創性。1987年8月5日至10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和回收了一顆返回式衛星,軍郵局及時設計印制了紀念封一枚《第20顆衛星發射成功紀念》(JF3),實現了發射任務紀念封零的突破,成為中國航天集郵史上,由郵政部門正式發行航天發射任務紀念封的第一。在紀念封設計期間,軍郵局請此次發射任務的總工程師劉鳳洲撰文把關時,詢問了這是第幾顆衛星,經與國防科工委有關部門反復核實,確定為是第20顆,紀念封文字就采用了新確定的發射數量。接著在1987年9月9日衛星發射成功的報導中,中央電視臺及各新聞媒體均宣布為第21顆,在以后的衛星發射時均以在此基礎上計數報導。一枚紀念封促進了全國衛星數量的統一,可見航天郵品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覷。

      2.彌補性。由于航天基地20多年的保密封閉,致使航天事件從無郵品記載,為了填補這一空白,軍郵局早期郵品重點做了很多彌補的工作。從1988年10月20日至1990年11月26日,以紀念航天事件××周年為契機,先后發行了《J2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建30周年》、《JF3中國第一顆衛星發射成功20周年》、《JF9中國第一枚洲際導彈發射成功10周年》、《JF11中國第一枚運載火箭發射成功30周年》、《JF12中國第一枚返回式衛星發射15周年》紀念封,這些紀念封既詳細描述了發射任務當時情況,又概述了這一領域取得的偉大成就,為航天集郵者收集研究提供了準確的資料。

      3.多樣性。軍郵局早期航天郵品的一大特點,就是利用封、片、戳、卡等多種郵品形式,及時反映和記載航天事件。為了紀念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建30周年,請中國郵票設計家任宇設計了紀念封1枚(JF4)和紀念張1枚,請吳建坤設計了紀念張和紀念戳各1枚。同時在北京郵票廠印制了《中國航天城》明信片1套10枚,還印制了迎接航天基地三十周年大慶的特制封2枚(TNF3),全方位展現了航天基地三十年的偉大成就。跟蹤發射任務,及時制作郵品,1987年9月9日、1988年8月5日、1990年10月5日三次衛星發射制作了3枚衛星發射成功紀念卡。

      在航天郵品的宣傳上,軍郵局也是獨具匠心。每發行一枚紀念封都精心策劃一次宣傳。除在《東風電視》報上發消息外,還利用基地發射錄影資料,請基地洗印室剪輯發射鏡頭與紀念封相結合,加上解說制成光盤,在東風電視臺播放,擴大了航天郵品的宣傳力度。

      二、鮮明的軍郵特色

      軍郵局是我國革命戰爭年代和抗美援朝特定年代的產物,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27支局是在特殊任務、特殊環境下保留下來的軍事郵政機構,由它發行的軍郵特制封(TNF)系列郵品,印證了和平年代留存的軍郵精神。

      義務兵專用封的軍郵傳承。1986年6月1日至1990年12月18日,軍郵局先后發行了軍郵特制封(TNF)19套23枚。編號TNF1.2.3.4.7.8的6套特制封是專為義務兵通信使用的,發行量都在20萬枚,經過二次印刷達到每種40萬枚。其它均為紀念革命英雄和事件的特制封,既可用于義務兵通信,又按紀念郵品出售。義務兵專用封最明顯的特點,就是信封中間的顯著位置印有“義務兵專用”標志。標志圖案為:八一軍旗上印有“義務兵專用”字樣,旗桿下方印有“蘭州市27支局專用”字樣,并用郵票齒孔作為邊飾。信封背面的文字明確說明,只有在場區所屬部隊統一使用,出局無效。為此,軍郵局專門下發了通知。召開了場區收發工作會議?;馗鲌F、站憑單位證明才能在軍郵局購買。義務兵專用封的發行,讓我們看到了軍隊的軍事化管理,看到了軍郵工作的嚴謹認真,見證了軍郵精神的傳承,也為郵人提供了新時代的軍事郵品。

      革命英雄主義躍然封上。軍郵局的軍隊十英雄特制封,俗稱為“九死一生封”,意指9枚封(分別為董存瑞、張思德、安業民、杜鳳瑞、邱少云、黃繼光、王來、歐陽海、狼牙山五壯士)是烈士犧牲紀念日,1枚封是雷鋒誕辰紀念日。這10枚英雄封的制作,選取了烈士犧牲的壯烈畫面為主圖,配以人民英雄紀念碑紀念戳,背面文字詳細介紹了英雄的事跡,并加蓋“義務兵免費”三角戳和當天日戳。使人們在欣賞時,對英雄的崇敬便油然而生。不到一年,軍郵局連續制作了10枚英雄紀念封,既弘揚了革命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也彰顯了軍郵局的革命英雄情結。同期還請著名郵票設計家孫傳哲設計了《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參戰40周年紀念》封1枚,還發行了《學習雷鋒做四有軍人》紀念封2枚。

      首長撰文凸顯特色。仔細研究軍郵局早期郵品的人都有一種感覺,就是文字介紹比較多,且大部分都由部隊首長撰文,33枚封中足有17枚。既有基地司令員、政委、總工程師,又有副司令員、副政委、參謀長、副參謀長。體現了部隊政治和紀律的要求,這種特色也是軍郵局所特有的。

      “中國軍郵”戳的特別加蓋。軍郵局早期郵品中,有少量加蓋了早已停用的“中國軍郵”戳,后流入到部分集郵者手中引起了關注,有人說是違規郵品。個人意見認為這是特定紀念事件、特殊批準的特別加蓋,主要用于宣傳、收藏和欣賞。蘭州市27支的前身為志愿軍20兵團軍郵局,收藏和保存了當年使用過的“中國軍郵”日戳。為了反映27支局軍郵局的歷史沿革和對相關軍事事件的紀念和傳承, 經基地司令部通信處和后勤部政治處批準,在《JF7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軍郵局建局30周年》、《JF2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60周年集郵展覽》和《JF10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參戰40周年》封上加蓋了更換月份和日期字釘的“中國軍郵”日戳(不顯示年份字釘),用于贈送部隊首長、主管部門、甘肅省、酒泉、額濟納旗郵政部門領導和軍郵局人員。這種紀念封上的特別加蓋,也只有軍隊郵局才會發生。

      三、鮮為人知的內幕

      由于軍郵局所處的部隊環境,加上各種條件的限制和集郵知識的淺薄,在郵品設計、印制和發行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鮮為人知的事情,披露這些內幕,將幫助人們清晰和全面了解郵品發行的背景,深入解讀郵品上的各種信息。

      郵品立項要審批。軍郵局早期郵品的制作,必須正式呈交請示報告并附設計草稿,經主管部門保密審查、落實經費后才可制作發行。如:《中國航天城》明信片請北京郵票廠印制時,就是89720部隊政治部出據的證明。

      模仿起步制郵品。由于郵識的缺乏,開始制作紀念封時,參照了中國集郵總公司的郵品模式。封面圖案位置、紀念戳的安排、背面文字的布局一應模仿,還特地按總公司紀念封和特種封的做法,將航天紀念封編號為“JF”,軍郵特制封編號為“TNF”,實踐證明這種做法還是方便了集郵者的收藏和研究。

      三次印刷版式多?!禞F3我國第20顆衛星發射成功紀念》封,是第一次發行衛星發射任務紀念封,5000枚封一經面世,便被集郵愛好者和執行發射任務的參試人員(北京七機部)一搶而空,為滿足需要又制作兩批各5000枚。制作過程中,每次加印都有意進行了改動以示區別,出現了有的封下邊有“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郵電局”字樣,有的沒有;紀念戳有的是紅色的,有的是黑色的?!吨袊]報》2017年用一個整版刊登了郵友王偉紅關于此封版式的研究文章,稱有4種版式,這是最新的研究成果。還要說明的一點是,此封是發射任務成功(8月10日)回收后,第二天才開始印制,第三天(8月12日)才開始出售。

      不是整數的紀念。一般發行紀念人物的郵品都是“整十整五”,而軍隊十英雄紀念封卻出現了“27.32.38.39.46周年”的紀念日期,很多人感到困惑。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本人已確定在1991年轉業,要在1990年5月26日至1990年12月18日近7個月內完成這一任務,只能是就近選擇紀念年份了。至于英雄封圖案不理想的問題,是手頭素材太少,只在部隊圖書館中找到了有關插圖。

      小人物設計郵品。軍郵局早期郵品被認為樸素無華,制作講究,豈不知設計郵品和紀念戳圖案的都是基層一般人員。陳國東為新華書店的職員,梁東元是直政處干事,張風毅是電視臺的一般干部。

      功臣老機器印封。軍郵局早期郵品三分之二的郵品都是在89720部隊印刷所印制完成,所使用的印刷機都是從朝鮮戰場撤回來的,由于機器老化,印刷質量可想而知,有時連套色的紅點都對不準,這只能是遺憾了。

      m.p.o的來歷。軍郵局早期郵品的發行,受到軍內集郵家凌福根、李曙光、崔建平的關心和指導,為提高郵品的國際影響,在李曙光的建議下,從JF8中國第一顆衛星發射成功20周年紀念封開始,在編號的前面加上了軍郵局英文縮寫m.p.o。

      為外國人加工紀念封。我國第20顆衛星搭載了法國馬特拉公司的兩顆重力試驗裝置,前來參加發射任務的法方人員制作了100枚紀念封需要加工,得到部隊領導的通知后,我和楊紅英副局長、營業組的劉艷秋趕到基地第一招待所會議室,為這些封貼上了T108《航天》郵票,由劉艷秋在封上加蓋了蘭州27支局“5”號日戳。后來一些封流入國內,至于網上展示的使用27支局其它戳號加蓋的此封,均不屬于這100枚的正宗郵品。

      作者簡歷:梁義國,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89720部隊軍郵局局長(第五任),中校,1969年入伍,1991年轉業,1992年任河南省集郵協會副秘書長,現為河南省老干部集郵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全國老年集郵工作委員會委員。

      丰满少妇

      <th id="0hksf"></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