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筆者曾就中國航天集郵與國外航天集郵的差異與差距撰寫過一篇標題類似的文章,針對中國航天集郵展品如何發展和差距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議?;赝?1年后的中國航天集郵,依然感到有必要就此話題再次談點個人意見。
1985年11月,國際集郵聯合會(FIP)羅馬大會正式設立航天集郵類展覽類別,制定了航天集郵的收集、編組、參展和評審專門規則、實施細則等(以下簡稱:規則),而遵循規則編組的參展航天集郵展品屢獲世界、國際郵展高獎,成為世界郵展、國際郵展中不可或缺的正式類別。通過多年的實踐,規則也在不斷的修改﹑補充和完善修訂。近十幾年,中國航天集郵家積極參與對規則的修改和修訂工作,多次對該規則涉及中國的部分條款提出了自己的符合中國國情與國際接軌的修改意見和補充建議,得到了國際航天集郵專家們的重視和支持,部分建議被采納吸收收到新的評審規則中。中國航天集郵在國際航天集郵界有了一定的發言權和建議權,中國航天集郵展品陸續成為國際航天集郵界的關注熱點,這個變化是十分重要的。相關規則的修訂也是推動國際航天集郵和中國航天集郵發展的積極舉措,這個變化得益于中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和國家的大力支持。
1993年,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ACPF)在全國郵展上首次設立航天集郵類展品,頒布實行中國的航天集郵評審規則,將中國的航天集郵活動納入正軌。二十多年來,中國航天集郵隊伍不斷擴大,各民間航天集郵組織不斷涌現并開展活動。中國航天集郵展品也不斷進步并取得良好成績,國內各級展覽中航天集郵展品已從當年的初級水平逐步提高到目前的新高度,陸續產生了一批有質量和國際競爭力的優秀航天集郵展品,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支持,為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宣傳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航天集郵作為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郵展類別,已是國家高級別郵展不可忽視與或缺的展覽類別。
二十多年來,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多次選送優秀航天郵集送展世界郵展與國際郵展,讓更多的優秀中國航天集郵展品走出國門,積極參與國際郵壇的競爭,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見附表),至今已有30多人次獲得銀獎、大銀獎﹑鍍金獎和大鍍金獎(不含航天題材的專題類﹑文獻類和青少年類作品),為宣傳中國航天成就起到了積極作用。作為國際航天集郵界的新軍,中國航天集郵在國際郵壇發揮了積極作用,中國航天集郵展品逐漸為國際航天集郵界所接受和好評,近幾年國際和世界郵展的參展成績就是很好的明證。
通過參展,中國的航天集郵家一方面開闊了眼界,進一步了解當代世界航天集郵的水平與現狀;另一方面也更加清醒地認識到自身與國外發達國家航天集郵之間的差距與不足,確立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目標。
筆者認為,目前中外航天集郵展品的差異和差距有以下幾點:
一、從以往幾十年來世界郵展與國際郵展獲獎級別上看,國外高端航天集郵展品基本上達到了大金獎、金獎、大鍍金獎、鍍金獎水平,主要獲獎者均來自歐洲、美國以及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我國的航天集郵展品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參加國際郵展以來,多年在銀獎﹑大銀獎徘徊,發展到最近幾年才陸續獲得鍍金獎和大鍍金獎,成績基本代表了中國航天集郵水平,總體呈上升趨勢,不少作者正朝著更高的目標努力。從總體上看,中國航天集郵在國際上處于中等水平。問題主要表現為:多數集郵者集郵和參展歷史相對較短,參展機會較少,參與國際交流觀摩活動較少,組集參展經驗比較欠缺;展出的作品起點不夠高,展品重要性相對偏低;選題比較狹窄,有一定的局限性;展品的處理和知識研究有待加強提高;信息溝通和理念交流不夠通暢。
回顧以往國外獲高獎的航天郵集(包括中國參展的),多數屬于范圍廣、時間跨度大、歷史事件較早的航天內容,涉及的航天計劃多,內容主要以蘇聯/俄羅斯和美國航天大國以及歐洲為主,所展示、使用的素材涵蓋航天發展的各個歷史階段,各方面的精品、珍罕品和早期郵品占有很大的比例。這類郵集有著較好的觀賞效果和評價,屬于大編年史性質的郵集,珍品林立、檔次較高,讓觀眾和評審員深感其中的研究之深,處理水平和把控能力強。當然,不可回避的是高水平、高獎級郵集的背后有著足夠強大的財力在做支撐。長時間的積累、廣泛的收集和深入細致的研究,作者所付出的精力、財力和代價是巨大的,他們那種潛心研究和不斷進取精神是值得我們欽佩和學習的!
作為中國的航天集郵者立足中國航天,編組反映本國航天的展品參展當是首選,責無旁貸,也是切實可行的,無可厚非。所以,中國航天集郵展品既要突出中國特色,又要符合國際規則,這本身就是一種挑戰和需要下大氣力的。相比之下,我國航天郵集的選題主要立足于本國題材,主要反映本國航天歷史和成就,素材絕大多數取自一個國家,所涉及的歷史事件時間相對較晚,某些展品的確還存在著先天不足,以致某些展品觀賞性不夠強,缺少趣味性。
現階段我國集郵者絕大多數屬于工薪階層,所投入的財力畢竟有限,不可能在短時期內投入大量的資金去獲取更多的珍罕航天郵品參與高獎角逐,這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積累和資金積累?;仡櫄v次在國外參展的中國航天集郵展品得分情況,在重要性上得分相對較低,這也和國際集郵界根深蒂固的觀念是分不開的。不同歷史時期的展品重要性的得分歷來都是按早、中、晚得分為高、中、低這種格局來打分的。最近幾年,這種狀況有所改進,國際集郵界對中國航天成就和航天集郵展品也有了新的認識和更多的了解,我國航天集郵展品在國際郵展的獲獎成績也在不斷提高,令人感到欣慰和充滿信心。
二、火箭郵件及太空郵件等專門郵集是世界性高獎的主要獲得者,歷次國際大展中航天郵集高獎多為此類參展作品囊括,并已成為基本格局。這方面有著名的俄羅斯空間站太空郵件專集,奧地利和瑞士集郵家的火箭郵件專集和火箭郵件加太空郵件專集,以及澳大利亞的專集。這類展品競爭力強,大量占有早期素材,珍罕度高,收集難度大,為世界航天集郵家所青睞。對于這些展品,中國航天集郵家有機會應多加關注和虛心學習,研究借鑒。
目前,中國主要以太空郵件為主的航天集郵展品,尤其是載人航天題材的展品,日益受到國內外的關注,評價較好,期望今后能有所突破。一方面要在編組、處理和知識研究上下大功夫;另一方面要多向國際航天集郵界多作宣傳,爭取得到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提高中國太空郵品應有的國際地位和正確評價。
在國內,也要加強宣傳,正確評價和認識本國航天郵品,尤其是太空搭載飛行郵品,這是不可多得的記錄中國航天重大事件的寶貴載體。無論存在什么缺點或不足,總體上講,這些上過太空的東西的珍罕性和集郵意義比一般航天郵品肯定要高。在此,特別要指出的是,長期以來中國太空郵品的產生是中國航天界和軍方參與的國家行為,有著嚴格的保密制度和管理流程以及認證處理程序。某些不知情者對中國太空搭載郵品的道聽途說,不負責任的隨意杜撰和亂加猜疑是不可取。隨著時光流逝,這些記錄中國航天重大事件的太空郵品會越來越難以收集和獲得,甚至成為寶貴的國家文物資料。
2011年以來,中國郵政和航天管理機構聯合創辦了虛實結合的航天郵政,設置了服務社會的中國太空郵局,為將來開展太空郵政活動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隨著未來中國空間站的建立,中國開辦太空郵政業務將不是幻想,將會有更多的具有國際意義的太空郵品產生,記錄中國和人類征服太空的歷史步伐。
三、對評審規則的認識與應用。FIP航天集郵評審規則源于歐美,是世界幾十年航天集郵活動的高度概括與總結,也是世界航天集郵的指導性文件,凝聚了當今世界航天集郵的全部成果。中外航天集郵家在文化、語言和歷史背景條件等方面存在許多差異,中國航天集郵者對此活動的理解和認識相對晚于歐美國家,在實踐中也存在過某些不同的認識和一定的盲目性。我們在創新方面更加需要獨立思考和積極探索實踐,逐步改變和影響歐美航天集郵家對中國航天集郵展品的某些看法。
中國航天成就現已逐步為世界所了解和認識,FIP評審規則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這種進步并加以改進,這種進步無疑將是有利于中國航天集郵者的。充分利用好規則的修訂,我國的航天集郵者是負有責任和義務的??梢灶A料,隨著FIP航天集郵專用規則的修訂與完善,中國航天集郵將會有新的提高和認識上的飛躍,同時也將影響國外航天集郵家的收集方向與組集,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增進對中國航天集郵和集郵展品的評價。
四、選題內容的廣泛性。多年來,中國航天郵集的選題“扎堆”現象比較突出,彼此募仿簡單復制的現象多;突破性作品較少,缺發獨立創新,展品個性不突出;許多展品作者習慣于現有的思維習慣和組集方式,流水帳式的郵集十分普遍,對展品郵政意義的研究相對薄弱。由于我國早期航天活動絕大多數處于保密狀態,也許根本就不存在可以記述某些航天事件的郵品,素材的局限性較大,許多事件無法采用當時的郵品來表述,致使某些好選題難于選用和展開。
五、加強航天集郵展品的處理和研究。這將是提高我國航天集郵展品的重要任務和捷徑,一些作者在處理上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
1.關注航天事件本身的介紹與描述,而對素材(郵品)郵政信息的介紹和處理、分析不夠。有的郵集甚至連所采用的素材是什么都講不清楚,例如素材上面的戳記代表什么業務,有什么郵政意義,缺少研究;有的展品甚至在研究上處于空白狀態,失去了集郵意義。在展品的封片介紹上,要么是簡單地介紹這是什么封,那是什么封,郵政業務方面的事根本就講不出來。文字說明和知識研究應多去挖掘和展示那些表面看不到而又有趣的郵政與集郵內容。
2.文字介紹標語口號化,大量使用感情色彩強烈、夸張的形容詞匯;主觀評價的多,缺乏客觀性;諸如“××第一”之類的定式詞語在郵集中過多的使用是不可取的。在基層郵展,進行愛國主義宣傳教育尚且問題不大,但拿到國際大展上去則將適得其反。全世界的航天科技成果相互之間存在著非常多的聯系和影響,我們在評價中國航天事件的歷史意義和地位時,應站在世界的高度客觀地評價和介紹,措詞應嚴謹和恰當,應避免用標語口號式的語言和強烈政治化的詞語。真實、客觀、準確的評價本國的航天事件,本身才是最好的愛國主義思想的表達方式,其作用遠遠勝過一堆標語口號的作用。作為參加國際郵展的作品,應多加注意文字表達的恰當性。
六.進一步加強與早期航天事件相關的郵戳研究利用。辨假、識假則將是今后中國航天集郵研究的重要內容和基本功,它的開展將直接影響中國航天集郵水平的提高。
某些航天搭載郵品的處理暴露出瑕疵和缺陷,例如,在基本郵戳之處,每次任務郵政當局都可以根據任務的性質、內容、時間和其他,設計刻制與上天任務相關的圖文紀念郵戳配合使用,增加所搭戳郵件的郵政意義和航天內容,這方面的開發大有前途、也大有學問。每次航天搭戳前都有充分的時間,我們完全可以創造出獨具特色的中國太空郵品。希望郵政當局和搭載單位今后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充分利用這個得天獨厚的條件,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創造性,共同攜手辦好中國的太空郵件,創造更多的雙贏產品。國外在這方面有不少值得我們借鑒的經驗,本文在此不作贅述。
七、集郵者爭取多參展。將自已的藏品變為展品,本身就是一個創造、提煉的過程,也是一種藝術創造的享受,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充實提高自己的收藏興趣。集郵者通過不斷的修改再參展,一方面改進自己的收藏,淘汰替換部分素材;一方面加強對郵品的認識和理解,根據自身的條件和經濟能力充實提高展品水品和珍罕度。
通過參展提高自己的集郵水平和獲得較好的評價是每位集郵者的正常的想法,期望得亦好獎和高獎也是人之常情,這也是許多集郵者的共同經歷。獲高獎的航天郵集和絕大多數郵集一樣,都經歷過從低獎到高獎、不斷修改、多次參展的過程,那種初次參展就摘得大獎的只是極個別的情況。剛參展就指望能拿高獎﹑拿大獎的想法是非常不現實的。中國航天集郵者參展的機會本來就少,要非常珍惜這些難得的機會,爭取多參展,只要有機會就報名爭取參展,不管是省級、國家級、還是國際級、世界級,只有通過不斷的參展、不斷的修改,才能將自己的航天集郵水平不斷提高。一次參展的成功或失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學到了什么和收獲了什么,以平和的心態看待獲獎,多參觀、多學習、多欣賞,在與他人的交流中獲取更多的樂趣、友誼和真誠。
附: 中國航天集郵類展品參加FIP/FIAP國際郵展獲獎情況
凌福根 《中國航天史》,韓國1994世界郵展 航天類 銀獎 73
凌福根 《中國航天史》,中國1996第9屆亞洲國際郵展 航天類 大銀獎 75
劉正仁 《中國航天史》,德國1999世界郵展 航天類 大銀獎 78
高 坪 《中國返回式衛星的發射活動》,法國1999世界郵展 航天類 銀獎 73
凌福根 《中國航天史》,中國1999世界郵展 航天類 大銀獎 76
崔建平 《中國太空郵政》,中國2003第16屆亞洲國際郵展 航天類 鍍金獎 82
史琦新 《新中國航天》,中國2003第16屆亞洲國際郵展 航天類 大銀獎 77
林大安 《中國載人航天之路》,中國2003第16屆亞洲國際郵展 航天類 銀獎 73
肖 宏 《中國航天史》,中國2003第16屆亞洲國際郵展 航天類 銀獎 71
肖 宏 《中國航天史》,香港2004第17屆亞洲國際郵展 航天類 銀獎 72
林大安 《從空間探測初期到中國太空郵件》,澳大利亞2005世界郵展 航天類 鍍金獎 81
林大安 《從空間探測初期到中國太空郵件》,西班牙2006世界郵展 航天類 鍍金獎 80
施 冥 《神舟飛船及其太空郵件》,俄羅斯2007世界郵展 航天類 銀獎 73
林大安 《從空間探測初期到中國太空郵件》,羅馬尼亞2008世界郵展 航天類 大銀獎 78
林大安 《從空間探測初期到中國太空郵件》,中國2009世界郵展 航天類 鍍金獎 81
史琦新 《東風航天城》,中國2009世界郵展 航天類 大銀獎 77
崔建平 《中國太空郵件》,中國2009世界郵展 航天類 大銀獎 76
施 冥 《中國的太空郵件》,韓國2009第24屆亞洲國際郵展 航天類 鍍金獎 82
崔建平 《中國太空郵件》,泰國2010第24屆亞洲國際郵展 航天類 大銀獎 78
郭艷明 《中國載人航天》,泰國2010第24屆亞洲國際郵展 航天類 銀獎 72
林大安 《從空間探測初期到中國太空郵件》,印度2011世界郵展 航天類 大鍍金獎 85
林大安 《從空間探測初期到中國太空郵件》,中國2011第27屆亞洲國際郵展
航天類 鍍金獎 84
施 冥 《人類飛向太空的努力》,中國2011第27屆亞洲國際郵展 航天類 鍍金獎 80
張 軍 《聯盟TM時代的蘇/俄太空郵件》,中國2011第27屆亞洲國際郵展 航天類 銀獎 73
崔建平 《中國太空郵件》,阿聯酋2012第28屆亞洲國際郵展 航天類 大銀獎 79
林大安 《從空間探測初期到中國太空郵件》,澳大利亞2013世界郵展 航天類 鍍金獎 83
施 冥 《人類飛向太空的努力》,巴西2013世界郵展 航天類 鍍金獎 82
郭艷明 《神舟飛船》,香港2015第31屆亞洲國際郵展 航天類 鍍金獎 82
崔建平 《中國太空郵件》,韓國2015世界郵展 航天類 銀獎 73
林大安 《從空間探測初期到太空郵件》,美國2016世界郵展 航天類 大鍍金獎 87
王若維 《神舟飛船及其太空飛行封》,美國2016世界郵展 航天類 大鍍金獎 85
崔建平 《中國太空郵件》,中國2016第33屆亞洲國際郵展 航天類 大鍍金獎 87+SP
卿遠明 《中國返回式航天器》,中國2016第33屆亞洲國際郵展 航天類 大銀獎 76
張光祖 《人類探索太空的歷程》,墨爾本2017國際郵展 航天類 大鍍金獎 85
(注:本表截至2017年12月,不包括航天題材的專題類和文獻類以及青少年類展品國際郵展獲獎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