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0hksf"></th>
    1. 做科學家不做科學官的王淦昌

      2022-05-11  

      王淦昌(1907-1998)江蘇常熟人。中共黨員,我國著名核物理學家、核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九三學社中央名譽主席、歷任第二機械工業部(現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九院副院長,二機部副部長兼原子能研究所所長。我國實驗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線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2014年10月16日,中國郵政發行《中國現代科學家》(六)紀念郵票,全套6枚,6-1為王淦昌。

      最高榮譽和節衣縮食  

      1950年4月,王淦昌應錢三強的邀請,到新成立的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1951年被任命為副所長主要領導宇宙線的研究工作。1954年在云南落雪山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高山宇宙線實驗室,很快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引起了國外同行的注意。1956年秋天,他作為中國的代表,到蘇聯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擔任高級研究員,后來又擔任副所長,并且親自領導一個實驗小組,開展高能實驗物理的研究。

      自從1930年英國科學家狄拉克首先從理論預言存在電子的反粒子——正電子,1932年美國物理學家安德遜利用云霧室從宇宙線中發現正電子以后,實驗物理學家一直在尋找各種粒子的反粒子。如果所有的粒子都有反粒子,這將證明微觀世界中一個重要的規律,就是對稱性,粒子與反粒子——正與反——的對稱。各種介子的反粒子已經確證了。1955年美國建成60億電子伏質子加速器,用這臺加速器很快就發現了反質子,接著又發現了反中子。到1957年,擺在實驗物理學家面前的一個挑戰性課題,就是尋找反超子。這時候,歐洲原子核研究中心一臺能量更高的加速器還在建設中,而聯合原子核所一臺能量為100億電子伏的質子同步加速器就要建成了,在能量上可以占幾年優勢。

      王淦昌針對這種情況,果斷地把尋找新奇粒子(包括各種超子的反粒子),作為小組的主要研究課題。聯合所的加速器是建成了,但是配套的設備如探測器、測量儀、計算機等都沒有。一切都要從頭做起。經過研究,王淦昌設計了一個精巧的實驗。首先,他考慮到反超子的壽命很短,要想比較可靠地捕捉到這類粒子,用能夠顯示粒子徑跡的氣泡室作為主要探測器比較理想。為了爭取時間,又選擇了技術難度比較小,建造周期比較短的丙烷氣泡室,他們自己動手,建造了氣泡室,用π介子作為炮彈,在加速器上進行實驗。王淦昌把握著研究進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及時地囑咐組員們在觀察氣泡室拍攝到的照片時應該著重注意的地方。1959年3月9日,終于從4萬對底片中,找到了一個產生反西格馬負超子的事例,發現了超子的反粒子——反西格馬負超子。王淦昌小組的工作,受到各國物理學家的贊揚。

      1960年底,王淦昌在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的任期滿了,就要回國了。他特地來到莫斯科中國駐蘇聯大使館,慎重地把一個存折當面交給大使,說:“請你收下,轉交給祖國人民吧!”這是他在聯合所工作4年,節衣縮食積存下來的14萬盧布。他想,祖國和人民正在經受克服暫時的經濟困難。這筆錢雖然不算多,但這是一個科學工作者對祖國的一份心意。

      1982年,王淦昌和丁大釗、王祝翔榮獲國家頒發的自然科學一等獎。這是新中國成立30多年來物理學家所獲得的最高榮譽。王淦昌得了3000元獎金。他把這筆錢全部捐贈給原子能研究所職工子弟中學,作為獎學金。他說,他是想為娃娃們的父母減輕一點負擔,使他們為原子能事業更好地工作。這也體現了老一代科學家對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寄予極大的期望。

      他生活并不富裕,卻有一顆非??少F的赤子之心。他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他常常以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來自勉??偸窍胫鴩?,想著別人。他的一個學生,在1957年下放農村勞動,因為編譯《愛因斯坦文集》,有一段時間斷了生活費的來源,王淦昌知道后,就給這個學生寫信,要他安心做好《愛因斯坦文集》的編譯工作,生活費由他負責。以后,他每月按時給這個學生寄30元生活費,直到他知道這個學生的生活費問題確實解決了,這才放心。

      永不知足的追求者  

      1961年3月的一天,回國不久的王淦昌,精神抖擻,健步登上二機部大樓,在二樓的部長辦公室里,劉杰、錢三強正在等著他,劉杰部長向他轉達了黨中央的決定,要求他到核武器研究所報到。他隱姓埋名,默默地為這神圣的事業奮斗了16年。沒有試驗場地,爆轟物理實驗是在離北京不太遠的長城腳下進行的,一年中做了上千個實驗元件的爆轟實驗。到1962年底,基本上掌握了獲得內爆的重要手段和實驗技術。1963年春又到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去工作,在海拔3200米的青海高原,高寒缺氧,氣壓低,水燒不開,饅頭蒸不熟,連年輕人走路快了都喘氣。在這樣困難的情況下,他堅持深入到車間、實驗室和試驗場地,去了解情況,指導工作,常常干到深夜。對每項技術,每個數據,每次實驗的準備工作,他都一絲不茍,嚴格把關,保證了一次一次實驗都獲得成功。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茫茫戈壁灘上,升起了一個巨大的火球,接著是轟轟轟的爆炸聲……原子彈爆炸了!大家跳著,抱著,互相祝賀,王淦昌流下了激動的熱淚。過了兩年8個月,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又爆炸成功了,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從原子彈到氫彈發展最快的國家(蘇聯用了4年,英國用了4年7個月,美國用了7年4個月,法國用了8年6個月)。1969年他又成功地領導了中國前三次地下核試驗。第一次地下核試驗,上級明確要求,務必在國慶20周年前打響。并且要求保證成功,保證安全。當時,王淦昌已經年逾花甲,又是處在動亂時期,要擔負這樣重要的任務,要促生產,可真不容易??!由于時間緊,工程量大,地下坑道里的通風設施比較簡陋,氡氣濃度不斷增長。他一直堅持在洞內,和大家一起工作,直到最后才撤離現場。1978年,他和二機部的幾位專家,利用國慶休假,給黨中央領導同志寫信,建議發展核電。鄧小平同志很重視,派人找寫信人座談,聽取意見。從此,他對核電就抓住不放了。率領考察團出國考察,利用出差開會的機會作報告、給有關雜志寫文章,廣泛地宣傳核電。1979年12月1日,他被吸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多年的夙愿終于實現了。粉碎“四人幫”之后,王淦昌兼了10多個職務,經常出去開會,但是,他的主要陣地,還是在原子能研究所。他親自抓一個研究組,后來發展成為一個研究室,進行慣性約束核聚變的研究。他先后辭掉核工業部副部長、原子能研究所所長、核物理學會理事長等職務,他說:“別人可以擔任的工作,何必自己一直擔任下去呢?但是有一項工作他是不會辭掉的,就是科研,就是慣性約束核聚變。有一次他看了蘇聯生理學家巴甫洛夫的電影后,非常高興地說:“巴甫洛夫活了90多歲還能堅持搞科研,實在太好了,我還可以搞好多年科研呀!”1964年,王淦昌又提出了用激光打靶實現核聚變的科學設想,是世界上激光慣性約束核聚變理論和研究的創始人之一,使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科研工作能走在當時世界各國的前列。1984年,他又領導開辟了氟化氫準分子激光慣性約束聚變研究的新領域。1986年3月,他與王大珩、楊嘉墀、陳芳允一起提出了對中國高技術的發展有重要意義的建議,在鄧小平的親自批示和積極支持下,國務院在聽取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中國高技術發展的“863計劃”,為中國高技術發展開創了新局面。

      他搞聚變核反應,早在1964年,他與蘇聯巴索夫幾乎是同時獨立地提出了用激光打靶產生核聚變的設想,他向國務院寫了一份建議書,很快上海光機所就開始從事強激光的研究。后來,他又敏銳地注意到,強流加速器產生的高能帶電粒子束引發核聚變,花錢比較少,適合中國國情,有巨大的潛力,他就和科研組的同志一起,設計、建造這種類型的加速器,開展粒子束慣性約束核聚變的工作。他又引導這個研究室把工作的重點轉變到氟化氪激光聚變的研究上來,并且取得了很好的進展。王淦昌對科研上的成就就是這樣永遠不感到滿足,對科學的探索永遠不斷地向新的高峰攀登。他說:“我們應該要求自己站在世界科學發展的前列,只有這樣,才能帶領青年人去發展我們的科學事業?!彼麖?940開始至80年代,幾乎每十多年就有一項世界級成果和重大發現。對中國科學技術事業和國防建設的卓越貢獻,曾榮獲兩項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一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等。


      丰满少妇

      <th id="0hksf"></th>